深度參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墨西哥海運
就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而言,上海擁有國內最強的建造能力,在大型LNG運輸船、支線型LNG運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超大型液化氣船(VLGC)、鉆井平臺、大型展管船、全回轉起重船和十二纜物探船等高端產品連續獲得突破性發展。日前,航運界網獲悉,中國船舶團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船舶團體”)團體總部將于12月15日搬遷至上海。據了解,中國船舶團體總部將在上海老西門四周暫時選擇一棟大樓做為臨時過渡,后續還可能會搬遷至其他辦公大樓。而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船舶團體將會在江南船廠原址上建造一棟全新的團體大樓,以彰顯造船業的行業情懷。
資料來源:中國基金報、界面新聞、證券時報、中國船舶團體官網、東方財經雜志等
早在今年8月,中國船舶團體曾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船舶團體將加大在滬發展力度,加快在滬產業布局調整,大力推進船海創新資源在滬集聚發展,努力提升船海裝備產業發展能級以及產業鏈、供給鏈現代化水同等。
來源:航運界網
中國船舶團體敲定總部“落滬”日期
2021年11月30日 16時 航運界網
此外,中國遠洋運輸(團體)總公司與中國海運(團體)總公司于2015年實行合并,重組后的中遠海運團體也將總部設在了上海,今后兩大央企的“強強聯手”或許也將逐漸提上日程。上海本就是中國船舶產業的起源地和中國造船業的重鎮,同時擁有國際大都市的便捷、科技教育的上風,以及金融中心的地位,對發展國際化業務,布局數字化、智能化研發,加強資本市場運作,培育新的上市公司等綜合上風。或許隨著中國船舶團體總部的遷址,上海也將再次進進一個新的時代,讓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從“最大”變成“最強”。
據了解,“南北船”重組后,中國船舶團體資產總額、營業收進、凈利潤均居世界造船團體第一,市場地位更加穩固、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今年7月,中國船舶團體旗下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船應急、中船防務、中國重工等9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的控股股東股權無償劃轉公告稱,中國船舶團體將成為公司的間接或直接控股股東。這意味著合并后的資產劃轉和整合將進進實質性階段。今年8月,據中國船舶團體副總經理錢建平透露,兩船重組境內外反壟中斷審查工作全面完成,意味著“南北船”重組各項工作進進到實質性操縱階段。
與此同時,跨境鐵路國際物流,中國船舶團體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指出,上海是全國唯逐一個集船舶海工研發、制造、驗證試驗和港機建造的城市。他表示,中國船舶團體將深進貫徹落實黨中心、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依托上海在吸引人才、配置資源、推動全產業鏈發展等方面的上風條件,加大在滬發展力度,加快在滬產業布局調整,大力推進大型郵輪、液化自然氣(LNG)船、深潛裝備等高端產業和創新資源在滬集聚發展,努力提升船海裝備產業發展能級以及產業鏈、供給鏈現代化水平。同時,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產業結構,不中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船舶團體,深度參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助力上海城市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就人才培養與儲備而言,上海有兩所高校院系。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上海海事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往年8月,中國船舶團體與上海交通大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謀劃和推進海洋裝備前瞻技術研究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并在深海資源開發、大型郵輪、新能源動力船舶、智能船舶等領域深化合作,著力促進資源平臺和科技成果的共建共享,聯合培養全方位、高水平、多層次的科研和治理人才。
江南造船前身是創建于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20世紀50年代初改名為江南造船廠,1998年改為公司制企業。2008年6月,因世博會建設和自身發展需要,江南造船從黃浦江畔整體搬遷到長興島。江南造船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中國的第一爐鋼鐵、第一門鋼炮、第一艘鐵甲兵輪、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第一艘自行設計的遠洋貨輪、第一艘海洋考察通訊船、第一艘石油液化氣船、第一艘跨海火車渡輪等都是出自該廠。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團體成立于2019年10月,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原中國船舶產業團體有限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團體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該團體擁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06家,資產總額8733.8億元,員工34.7萬人,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團體。
就歷史發展而言,上海是中國船舶產業的起源地和現代造船業的重要基地,曾經創造出了很多輝煌。新的國家戰略顯然再一次給上海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而中國船舶團體的“加盟”為上海造船業和中國造船業的升級提供的強大的氣力。
就船舶海工裝備領域的研發制造能力而言,目前中國船舶團體在上海及華東地區擁有眾多企業和科研機構。其中包括江南造船(團體)有限責任公司、滬東中華造船(團體)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造船企業;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以及中船產業成套物流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綠洲機器有限公司、中船動力(團體)滬東重機有限公司中船動力(團體)中船動力鎮江有限公司、中船動力(團體)安慶中船柴油機有限公司等船舶配套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