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企業帶來直接的收益-空運到港
以上海港為例,每年上海港國際船舶供給近300億產值,按由于編碼產品覆蓋不足導致的供給業務出錯率均勻15%的估算,將產生約45億價值的產品需退換貨,再加上重復性物流、備貨、發票重復開具等人力物力投進,就是筆巨大的低價值本錢開銷。隨著該標準的出臺和行業數字化應用擴大化,行業業務對接、貨物匹配和供給周轉率得以有效進步,退換貨率將大幅降低至少30%以上,將帶來數十億的行業直接經濟效益提升。行業領頭企業和眾多行業上下游企業積極響應并參與了標準的討論與制定,在標準的國際對接、編碼的可擴展性和行業的適用性方面也做了充分的考慮和應對。
潤通航運則通過“數字化”盤活了國內港口船供物料的供給調配,即便在4、5月份,業務也保持了正常的良性增長。
“國際船舶靠岸后進行補給的船舶物料產品清單大多沿用的是海外40年前的老標準,因產品編碼覆蓋不足導致的供給業務出錯率非常高,經常由于編碼無法正確對應船東所需貨物,重復換貨、開票等,影響了整個物流供給鏈、上下游產品的生產效能和效益。”黃福宇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船舶靠港口后,船長提出需求購買玻璃杯,但在目前使用的手冊中,只有33種分類、6位數字的產品參考手冊,無法清楚定義船長需要的產品。“船長要的杯子大小、尺寸、顏色等都需要在編碼后用文字表述,很輕易出現錯買。”黃福宇感慨道,“對船供企業來說,就是不停匹配不同客戶,并進行重復驗證退換貨的過程。”
“國內從事該領域的企業如潤通等,由于市場占有率的逐年提升,對產品編碼早有經驗,假如不做突破,不制定標準,固然采購的產品近70%來自中國,但沿用海外標準簽訂合同,構造供給鏈,中國始終只能處于代工生產的地位。”潘柯良說。“建設與國際接軌的船舶供給服務標準體系,用標準推動市場,取得國際話語權,勢在必行。”
業界專家以為,全國首個船舶供給服務地方標準推出后將間接影響和推動物流供給鏈、上下游產品生產、全國重點港口船供業務擴大,帶動這個千億級市場效率、效益的提升,按照10%的守舊能級提升估算,也是百億級的價值帶動。
物料產品“一物一碼”
下一步,浦東將探索打造浦東國際航運服務業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引導國際航運領域頭部企業,以標準化、數字化加快轉型升級,促進行業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對比新加坡等國際著名國家和地區,提升國際航運話語權。
對企業而言,“標準化”正是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
全國首創!浦東牽頭制定航運服務新標準,引領標準創新
2022年07月18日 12時 浦東發布
“我們是雙手贊成,積極參與。固然在船供物料供給上積累的數據齊全,但地方標準落地不是一家企業能推動的,需要政府的指導意見。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對推動船舶供給行業標準化發展,推出地方標準、團體(行業)標準甚至未來的國家及國際標準,都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黃福宇說。據悉,新加坡也由相關政府創新機構牽頭,針對國際船舶海事服務行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其工作重點之一,就是開展標準的研究和制定。
浦東新區航運辦表示,從上海市地方標準到一系列團體標準的出臺,得到市交通委和市市場監管局的大力支持,推動船舶供給行業形成對標國際的標準化體系,是浦東航運提升軟實力,助力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升級版的關鍵一步。同時,通過前期與海關和稅務部分的共同研究,標準的出臺將幫助企業提升船供物料申報規范及解決貿易痛點題目,給企業帶來直接的收益。將進一步吸引一批船供企業在引領區的集聚。
示范引領 促“全國首創”走向國際
中國需提升“話語權”
來源:浦東發布
高質量的船舶供給補給服務是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航行,提升港口運營效率的重要環節,也是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建設的具體體現。這意味著,在千億元級的船供物料市場上,浦東開啟了建立高質量國際船舶供給服務標準體系的新篇章,助力國內船供業搶占國際話語權。
“固然目前全球的船供行業數字化覆蓋進展相對緩慢,但我們公司很早就進行數字化建設,2020年疫情發生后,公司積極推行‘云上調配’‘云上作業’模式。今年前幾個月我們迅速把團體在上海港的作業能力轉移到中國及全球的港口。數據庫建立的基礎是標準化,這次浦東推出的地方標準,是行業向數字化轉型的奠基石,讓企業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潤通公司表示。
《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要求浦東著力推動規則、標準等制度性開放,提供高質量產品供給,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破冰”:推動規則、標準等制度性開放
“標準化程度偏低,這一直是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潤通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福宇表示。由于現行船舶供給物料采購標準目錄不完善,國內國際船東、船供物料供給服務商以及物料生產企業之間還在以各自不同的要求,以傳統手工方式進行信息交互,協同效率低,輕易產生差錯,尤其是服務全球客戶的時候,面臨著非常多的困難。
2021年,在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指導下,浦東新區商務委(航運辦)牽頭開展《船舶供給服務物料產品分類與編碼》地方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
主導、參與起草5項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0余項上海市地方標準的標準化專家潘柯良以為,隨著船舶供給服務地方標準和系列團體標準的出臺,將吸引國內更多的船供企業加進,這一“上海標準”有看成為“全國標準”,隨后向全球航運市場輸出, “用的企業多了,自然將倒推全球市場使用這一更加完善的標準代碼,也就意味著在國際航運服務業務上,我們把握了話語權。”
標準化是促進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質量與規模的關鍵。在上海市機械工程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國際物流商會智庫標準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助理潘柯良看來,鐵路運輸上海空運,“破冰”老標準,制定新標準,中國市場早有底氣。隨著國際航運業東移及中國制造業大國崛起,空運報價海運價格,國際船舶供給物料產品供給從50年代基本國外生產,早已轉變為大部分源自中國。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企業遭遇了物資無法及時供給的題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協同機制尚未完全數智化,供給鏈未能在不確定環境中靈敏反應,使得企業在面對原有供給商“停擺”時難以快速通過全國尋源,找到供給鏈替換方案。
國際船舶供給物料產品供給鏈東移
“標準未來發展目標是成為國家標準,以進步經營效率,擴大市場競爭上風引導國際船舶供給上下游產業鏈廣為應用,推動進步中國船供物料制造業的自主品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董曉玲表示。
7月15日,《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公布滿一年之際,浦東牽頭制定的一項全國首創航運服務新標準也迎來了重要進展節點:基于浦東推出的全國首個《船舶供給服務 物料產品分類與編碼 》地方標準,首批覆蓋4大船供物料產品領域的團體標準于7月15日正式發布。全面覆蓋所有26大類船供物料產品的《船舶供給物料產品分類與代碼》系列團體標準將在年底前分批推出,將做到5萬余種船舶供給物料產品“一物一碼”精準匹配,從而填補中國在國際船供行業標準制定空缺。
在原有國際常規編碼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國際船舶供給行業發展實際,將船舶物料供給產品分類優化調整為26類,將編碼擴充至11位,為后續做到5萬余種物料產品“一物一碼”精準匹配制定了分類與編碼規則,滿足常規船舶航行補給的日常、季度及年度補給要求。
“標準化”帶動“數字化”
隨著航運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不中斷向前推進,航運服務標準化、數字化已經成為全球國際航運中心新一輪發展和競爭的重點賽道。
對浦東而言,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征程,意味著在“深水區”摸索、“無人區”探路,勇挑重任、敢為最“難”。
潤通航運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總部位于上海自貿區的跨國民營企業,業務涵蓋港口遠洋船舶生產生活物資、食品,備件供給,船舶消防救生設備檢測,各種船設備維修等多種船舶供給鏈及船舶技術保障服務。潤通在國內12座主要港口城市設有分公司,在新加坡、韓國、荷蘭設有3家海外分支機構,船舶供給領域業務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為國際著名船東及船管公司如中英船管團體、貝仕船管團體、衛獅船管團體、地中海郵輪以及中國科考船雪龍號等提供供給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