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免疫原性評估需要6個月以上時間-國際快遞查詢
報道稱,空運報價海運價格,新冠病毒疫情已在全球導致超過720萬人感染,逾41.1萬人死亡。假如國企員工自愿接種疫苗,那么他們不僅有可能免于感染,也有助于搜集疫苗效果的相關數據,從而終極擊潰病毒。
陶黎納表示,這種“緊急使用”有雙重意義。首先是保護海外中國人的健康,充分體現我國一貫的、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價值觀;類似美國、印度等高疫情地區應優先推薦使用。
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打算赴境外出差的中國國企員工可自愿選擇接種由國藥團體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公司開發的疫苗,報道稱“中國監管部分已向國有企業傳達了這一提議”。
陶黎納以為,赴海外各地的員工接種疫苗后在數據收集方面會有困難,主要是需要采2-3次血檢測抗體。血液假如不能在當地檢測抗體,則需要送回國內抽檢,比較麻煩,假如沒有抗體數據支持,就沒法為其他疫苗提供有效性的參考指標。楊占秋也提到類似難點:“對疫苗志愿者的數據監控有一整套程序,在不同時間節點有不同安排。而海外出差職員在海外停留時間是非不一,對其無法做到有效跟蹤監控�!�
彭博社10日消息稱,中國部分大型國有企業的員工在出國前,可以自愿選擇注射目前正在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
此外,據相關人士先容,由于有些國家出于防疫需要,目前仍限制中國人進境,加之中國嚴控境外疫情輸進風險,對國際客運航班有限制,因此目前央企海外出差職員數目依舊有限。
對此報道,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疫苗臨床研究III期沒有完成之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未終極確定,疫苗的生產工藝也不穩定。在該階段,前往疫區的出國職員自愿選擇注射疫苗最突出的效果是心理安慰作用,心理因素也是影響感染的因素之一。
楊占秋以為,假如只是少量出國職員注射了疫苗,其在海外期間的相關反應和數據對疫苗III期臨床研究的鑒戒意義并不大。他舉例,假若有一個百人團隊曾注射疫苗,并產生了抗體,在海外疫情流行區停留過程中沒有一個人被感染,這可以說是對疫苗有效性提供了科學佐證,但零星個體的數據沒有太多科學價值。
公然報道顯示,疫苗臨床研究一共分為3期,安全性貫串整個臨床階段,其中Ⅲ期臨床試驗主要評估疫苗的有效性,需要在疾病流行的背景下,完成免疫原性評估需要6個月以上時間,完成保護力試驗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完成Ⅲ期臨床試驗,最后得出疫苗安全、有效的結論,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
一位武漢醫生11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些赴海外的員工注射疫苗在實踐中有科研意義,可以被視作Ⅲ期臨床試驗的一部分。國內感染者非常少,要驗證疫苗效果,在疫情環境里往實踐檢驗效果更為直接。冠狀病毒變異性很強,國內研發的新冠疫苗面對海外疫情是否適用面臨挑戰,但從科研角度而言,“寧可研究了用不到,也不能不研究”。
彭博社報道稱,上述實驗性疫苗目前處于II期臨床階段,正在進行人體安全性的檢測。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感染只有到III期才會明確,這也是獲得市場推廣審批之前的最后一關。在III期階段,將有數千人注射疫苗,以評估疫苗在疫情活躍的環境中是否有效,由于中國國內逐日新增病例數已十分稀少,疫苗將需要在疫情仍未消退的海外進行檢驗。
相關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建議出境職員接種正在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一方面說明有關部分對于這種滅活疫苗安全性很有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被視作Ⅲ期臨床試驗的一部分,有科研意義。
11日,《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報道向有海外業務項目的兩家大型國企進行核實,相關工作職員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并表示“聽說部分有出國需要的央企職員已注射疫苗”。
疫苗專家陶黎納則對此有不同看法,11日,他對《環球時報》表示,固然疫苗的有效性還有待驗證,但相關部分建議出境職員接種未上市的疫苗是一種“緊急使用”,說明相關部分對這種滅活疫苗的安全性很有把握。
其次,“緊急使用”也是研究的一部分,除了進一步觀察其安全性,還可以在疫情高發地區進行人體保護效果的觀察,“被征求意見的海外務工者中,有些人選擇接種疫苗,有些人不接種,這樣就自然形成了疫苗組和對照組。他們在國外感染病毒的機會遠遠大于國內,可能1-2月后就能根據各自的感染率計算出疫苗的保護率。”